吉林 双阳 李玉晶

吉林 双阳 李玉晶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259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3 20:04:18 +08:00
10 G 0 S 0 B
吉林 双阳 李玉晶 的最新回复

张老师在整体把握教材、读懂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亲身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类比、总结的探究过程。张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真问题入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不断地给予引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丰富活动的经验,建构起知识网络。张老师设置回头看的环节,直击数学的本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让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的生长起来。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看,展示等让亲身感受到到面积的大小,充分理解面积单位。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老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 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学生虽然已学过对线段长度度量,但因为 “周长” 一一条封闭的曲线或折线,隐藏在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上,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那么直接和显而易见。因此明确度量对象,才有可能得到度量结果。老师从 “面” 上剥离出 “边线”,明确度量对象 “边线” 帮助学生理解周长本质的起点,得到度量的结果是周长的本质。

从长度概念,到面积概念,再到体积容积的概念的学习,实际上是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再到三维空间的建构过程。对于学生来对生活中物体的大小感知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但体积与容积的这一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确是模糊、不清晰的。因为” 体积和容积 “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是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就要突出它们的实践性。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学习方式,从实物出发,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与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自主建构正确的概念。

钱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强化量感感知;引导数学反思,推进量感提升;促进知识勾连,促进量感内化的策略能够有效地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这与生活紧密相关,促进学生形成数学 “核心素养”。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能够按照 “直接比较 —— 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 —— 运用标准单位测量” 的顺序进行教学的,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

让学生借助钟表来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感受小的时间单位具体有多长,形成初步的量感。

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在回顾、观察、整理活动中学习知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和图形采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12 时和 24 时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 “摆 - 剪” 的实践操作,由一维空间过渡到二维空间。发展空间观念,提升量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 密铺 —— 只摆满长和宽 —— 用公式度量”,操作越来越简单,但抽象程度越来越高,需要的对量的感受也越来越强。最后在学习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通过想象、类比、推导,从而得出结论,是学生量感的又一次升级。

教师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针对 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性目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

学生通过交流,丰富对侧量工具、测量手段和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同时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这样做实际上就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测量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增进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学习面积换算的重要意义。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探究空间 — 让学生自行推算平方米和平方分米这两个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使学生建立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的概念

教师注意从已知引导向对未知的学习,从二维(线、面)到三维(体)的过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在认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去感知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这些单位有多大。学生经历估算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体积后,能够选择合理的体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进行评估。提升了量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面积度量的本质是 “长方形面积内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用数来刻画就是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明白能够摆的情况下怎样得到面积,不能摆的情况下又如何得到面积,逼着孩子想到长方形面积的一般化公式。

本课创设买文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围绕 “如何测量石块的体积” 这个问题开展研究学习的。学生刚刚学习了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利用体积公式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当遇到这种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不能通过公式直接计算时,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思维。

通过 “提出问题 —— 类比猜想 —— 验证归纳 —— 实际应用” 的呈现方式,渗透 “类比” 等数学思想方法,在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量有效的实践操作活动,促进学生对 “点、线、面、体” 之间量变的感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活动经验的学生往往能较快速地在头脑中形成单位量的表象,并逐渐建立单位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6ms · UTC 07:00 · PVG 15:00 · LAX 00:00 · JFK 03:0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